blog-image

「短剧一姐」,想好后路了吗?

从某种角度看,她也在试图用演技最大程度升级短剧的品质。

短剧时代成就了像她这样按正常情况很难出头的许多演员,尤其是年轻演员。

这是时代之于短剧的恩宠,也是时代给予演员的机会。

作者 | 登徒子

编辑|小白

排版 | 板牙

无论承不承认,横屏剧和竖屏剧之间在剧情逻辑和演员表演等方面确实存在很大差距。

在“身份认知”上也是如此。

尤其是通过短剧赛道爆火的演员,站在传统影视剧演员,尤其是资深前辈面前时,或多或少还是会承受一些居高临下的俯视。

这是一个有意思的现象。

它本质上是流媒体冲击下整个影视行业固有生态圈的变化,导致大家产生了一种微妙的心态:

当彼此打量时,横屏“剧圈”一方面不得不接受竖屏“剧圈”近两年的爆火现象,另一方面大多数横屏“剧圈”依然不屑于后者的粗制滥造,并认为这是一种“邪术”。

这种态度无需掩饰,它是正常的,也是网络时代下文化产品推陈出新后,对观众分流的自然选择,更是传统横屏影视剧从业者需要接受的现实。

尽管即便到现在,在行业“传说”中不少横屏剧组拒绝接纳竖屏剧演员。

包括“短剧女王”徐艺真。

之所以在她之前加上“引号”,是因为大多数凭借短剧走红的演员们,同样也不知道这条新赛道还能走多久,观众会不会厌倦千篇一律的剧情和强烈浮夸的台词。

如坊间传闻已经在短剧中“十搭”的徐艺真孙樾“分手”成因,某位短剧从业者讲得就很清楚:

都说他们已经“十搭”了,什么样的身份、什么样的剧情都演过了,还要怎么“搭”?

观众看腻了,就得换新搭档,或者……

换新人。

不过这个道理,置于横屏剧似乎也成立。

01

弯道超车

徐艺真在接受几次采访时,都强调过她第一次接拍短剧时的尴尬与矛盾:

科班(浙江传媒学院)出身的她而言,她接受不了短剧里的逻辑和价值观,尽管如今她已经凭借演出十余部短剧出圈,她依然觉得类似短剧中“雌竞”“焦虑”“物化”等等都不是她满意的故事。

她说她有机会想演电影,还想跟周迅、星爷搭戏。

后来有些网友在她社交平台下留言嘲讽她演技浮夸时,她也以星爷的电影佐证自己没毛病。

当然,那已是她出演短剧爆火之后的事情了。

在此之前,尽管徐艺真也演过一些影视剧,大多都是配角。

和她搭戏的知名演员很多,高露、王耀庆、张静初、张含韵、肖战、白百何、田雨、朱珠、邓家佳……


而拍短剧之前,她作为众多未成名的演员之一,需要不断投简历给到剧组和综艺节目组,然后换来一两次可能出镜的机会。

这才有了2019年《演员请就位》第一季中第十期决赛短片助演,参演短片是《AI》和《真相》。

等到了2024年《超新星运动会》第五季的时候,徐艺真亮相的分量重了许多:

射箭、田径,她终于和一些咖位比她大的演员同框,然后大家一起竞相在赛场上展示演技之外的才艺。

此时她的身份还是很微妙——

作为少有的竖屏剧圈演员,徐艺真代表的不止是她自己,也是一种文化消费倾向,甚至是观剧趋势。

前辈们讲到“横屏剧组一般不招竖屏剧演员”这个话题时,无从知晓徐艺真内心的感受。

即便摊开她目前的短剧作品,光看名字就会让许多人滋味上头:

《哎呀,皇后娘娘来打工》《重生后被渣男死对头崇上天》《闪婚后,傅先生的马甲藏不住了》《重生后成为亿万千金》《九爷,少奶奶又发飙了》《霍少闪婚后竟成了娇娇公主》等等。


好吧,我也承认对于科班出身的演员而言,徐艺真确实未曾想过有朝一日,她会演这么多光看名字就上头的短剧。

如她所说,她凭借短剧出圈是一种“弯道超车”。

02

I人演E人

“你是I人还是E人?”有人问。

“我是I人”徐艺真回答。

“那I人怎么能演E人?”对方又问。

徐艺真接着说了很多,说道“我是演员……演员……演戏的事,能计较I和E吗?”

接着便是难懂的话,什么“调整心态”,什么“职业”之类的,屋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在我看来,这种问题对演员来说很敷衍。

演员私下里的性格如何,和她(他)演出的角色没半毛钱关系。

她是职业演员,知道怎么把握角色。她说“要通过对方的角度理解自己的台词”。

呐!这就叫专业。

徐艺真自己算自己平均一年演十一、二部短剧,旁人惊讶“这么多?”她说“算少的啦,有的演员一年演四十多部短剧,平均一个月演三部。”

她站在风口上了,徐艺真也意识到这一点。

所以今天我们看待“短剧女王”徐艺真接受采访时的所有表达,都不能无视一个客观的事实:

短剧,真的延续了很多演员,尤其是科班出身的演员们的艺术生命,同时创造了奇迹。

否则,徐艺真可能现在还在网上向各个剧组和综艺节目组投简历,希望能换取一次出镜的机会。


而现在,她说自己红了之后,有人请她拍戏,几分钟片酬涨了好几倍。

人家看中她带来的流量,正是因为在一众短剧中,她具备专业演技的优势——

即便她现在还是不满意自己接的很多短剧剧本,她认为这些都不是她喜欢的故事。

我认为仅凭这一点,她是一个实事求是的人,不大会讲场面话。

她吐槽的“雌竞”,或许就是她以此成名的《哎呀,皇后娘娘来打工》,这个剧本很有意思,一国皇后死在冷宫,带着前世的记忆穿越到现代,变成了豪门阔太,但她依然只是表面风光,因为豪门显然不能只有一位美人,她盯着情敌问旁人:

“我是正妻,只要我还在一日,她就算进门了,也只是小妾。”

然后,“宫斗”开始。

这已是她接的剧本中较有“质量”的一部短剧,其他的大差不差都是一个调调,所以现代女性徐艺真直言不讳地说:

这是“物化”女性。

可大家都爱看,她也是凭这类短剧成名了。

徐艺真不是第一个吐槽自己成名之“屈辱”的演员,在她之前,有人说“演这类角色不是我想要的”“我演好人没人看,演坏人大家都记得我,导演就找我演坏人,“结果我角色定型了”。

所以演员这个职业也是存在一定局限,徐艺真凭短剧出圈,她最大的烦恼是一开始就要保证自己“找机会活下去”,然后才能有条件挑剧本。

但第一步迈出去之后,她发现观众就爱看她演的“那种”故事,那她有什么办法改变这种被动印象?只能继续寻找她想演的故事。

官方资料上记载徐艺真童年时就爱看各种电影,尤其爱看周星驰的电影,所以她在接受采访时说想和星爷合作,网友嘲讽她的演技时她才会反驳:

“人家也是这么演的。”

但是,星爷的时代结束了。

留给徐艺真的只有记忆,还有一个她必须面对的新的时代。

其他人,也要面对这个新的时代。

03

走进新时代

没有人能做到让所有人都接纳并喜悦,徐艺真也不例外。

不喜欢她,或者说不喜欢一切短剧演员的网民会嘲笑调侃她和他们。徐艺真对此表示已经学会了过滤掉那些负面言论。

喜欢她的则会在网上自发剪辑她的短剧片段,比如《恰似寒冰遇骄阳》《乱世婚宠:夫人要逃婚》《你是天堂也是地狱》等,微博上还有#徐艺真超话#,粉丝看她演戏,都夸她演什么都好,演人设不讨喜的女二也能凭演技让观众喜欢她。

有人甚至还根据她的面向分析她的性格,说她“性格直截了当,不会来事”“对感情专一,甚至有些控制欲”之类的,不过这些都属于八卦闲谈。

她是“短剧女王”,也有人叫她“短剧一姐”,然而她是否会重归传统赛道?这个问题目前依旧扑朔。

原因很简单——

“豪门阔太”“女主爽文”等在短剧市场上虽是热门题材之一,内容呈现依然要适应新的市场,尤其是剧情审核这一块关于“价值观”的部分。横屏剧圈也存在这些问题,都说穿越好,也要看写出来的内核适不适合愈发收紧的审核标准。

虽然也有竖屏剧圈的人说“烂剧”在横屏剧里也不少,但大家不能忽略观众的口味变化,以及随时可能面临的舆论风波,何况横屏剧与竖屏剧之间依然存在的鸿沟。

这条鸿沟中,有对流量的争夺,也有彼此之间的不理解,还有在新时代中的无所适从和不可不为。

短剧,就像“东坡肉”刚被发明时一样:

富人不肯吃,穷人不解煮。

但等到短剧真正形成气候时,其他人该如何入局呢?

现在横店一天有十几个短剧剧组同时在拍戏,拍一部短剧平均用时六到七天,徐艺真吐槽说“这让演员之间完全没有磨合的空间”,加上剧本和台词往往比较“逆天”,她也很无奈。

可是包括她在内的所有拍短剧的制片人、导演和演员们都知道一个事实:

拍短剧,挣钱。

至少在这条赛道上,短剧受众基本盘现在还愿意接纳各种不太被“正统人士”待见的剧情。

即便徐艺真每次都直呼“这不符合逻辑”。

问题是谁在乎“逻辑”?短剧就是凭借“用户下沉”的传播属性才能做到今天一部热播短剧点击动辄过亿的奇迹。

徐艺真能出圈,就是因为她把专业化表演带入到非专业领域。当大家看到这个姑娘用竖屏影视剧里的专业化表演呈现角色时,自然耳目一新,同时印象深刻。

从某种角度看,她也在试图用演技最大程度升级短剧的品质。

短剧时代成就了像她这样按正常情况很难出头的许多演员,尤其是年轻演员。

这是时代之于短剧的恩宠,也是时代给予演员的机会。

接下来,当终于有人回过味来的时候,徐艺真面对的挑战才正式开始。

当横竖屏之间从对立走向融合时,没有人会再问类似“你是I人还是E人”这样的问题,无论是什么样的人,也许都会像徐艺真那年一样,在短剧赛道日益激烈的竞争中自动自觉地选择做一个“E人”。


*
*